2025年度“气候变化与海洋健康”暑期学校于6月30日至7月9日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举行。本期暑期学校由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海洋环境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区域环境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共同组织。活动共吸引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70名博士生、硕士生及博士后等参加。

暑期学校以“气候变化与海洋健康”为主题,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新兴环境问题、海洋生态毒理与风险评估、海洋健康与生态可持续性、环境创新技术、海气相互作用等五大议题,邀请了来自香港教育大学胡绍燊教授、暨南大学游静教授、瑞典隆德大学张铁林副教授,以及组织单位台湾海洋大学龚国庆教授、蒋国平教授、周文臣教授、杨智杰教授、许瑞峯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王文雄教授、梁美仪教授、李钧瀚教授、陈荔博士、何宇鹤副教授,北京大学胡敏教授、郭松副教授,厦门大学吕永龙教授、汪冰冰教授、陈洪梅副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开设系列课程与讲座,为学员展现了前沿科研进展与方法技术。
7月6日,师生前往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实地参观了漳江口实验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东山实验场(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的科教平台及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厦门大学野外台站的相关工作,加深了对亚热带海湾生态特征、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认识,并深入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长期观测对生态环境健康维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次暑期学校还组织了海报展示、口头报告评选。学员们围绕蓝碳封存潜力、新兴污染物生物累积效应、eDNA技术驱动的生态环境监测革新等问题,从分子机制到生态系统尺度系统揭示环境响应规律,报告内容广泛覆盖藻类动态、毒素作用机制、污染物迁移转化、微生物组学应用等热点领域,展现了青年学子对复杂环境问题的科学创新与方法突破。组委会评选出11位优秀海报奖及9位优秀口头报告奖,鼓励学生持续深耕科研。
该系列暑期学校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在厦门、香港、珠海、基隆等地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吸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青年学者参与。通过高水平的课程体系与跨地区交流机制,本届暑期学校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学者的国际视野与科研能力,为推动未来海洋、环境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