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至13日,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年会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MEL”)组织代表团前往参会并组织系列招聘宣讲及学术活动。
戴民汉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并荣获地球与空间科学大使奖
12月11日,以“What's Next for Science?(科学的未来走向何方?)”为主题的AGU颁奖典礼在华盛顿会展中心举行,为全球53位科学家颁发会士荣誉,同时表彰多位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戴民汉院士荣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AGU Fellow)称号,并获AGU地球与空间科学大使奖(Ambassador Award),受邀登台接受表彰。大使奖是AGU授予个人的最高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贡献卓著且具有卓越领导力的杰出个人。戴民汉院士是中国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不仅是对其个人成就的高度认可,也凸显了其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全球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AGU主席Lisa Graumlich(图左)、Brandon Jones(图右)为戴民汉颁奖
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群招聘宣讲暨青年学者交流会
12月8日晚,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群海外招聘宣讲暨青年学者交流会在华盛顿举行,吸引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80余名青年人才及校友参会。交流会由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李骁麟主持,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戴民汉院士、唐世凤海洋学科讲席教授柴扉向青年学者表达了欢迎,实验室副主任曹知勉介绍了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群发展概况及学校人事人才政策,周涵韬教授介绍了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概况。随后,与会青年学者围绕人才政策、学科方向、个人职业规划等问题与厦门大学海洋学科代表团展开了深入交流,现场互动热烈。AGU年会期间,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现场布设展位进行引才宣传,与青年人才面对面深入交流,吸引了众多青年学者前来咨询。
本次系列招聘活动不仅体现了厦门大学对全球海洋学科人才的重视与期待,更为学校与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人才引进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AGU会议上的厦大声音
2024 AGU年会上,焦念志院士共同组织参与OS13H、U24A两个分会及TH25C研讨会。主持 OS13H专题研讨会并作特邀报告,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碳封存潜力的影响,提出提高滨海湿地碳汇能力的策略;在U24A专题研讨会作特邀报告,围绕海洋负排放的机制、实践与治理展开讨论,倡导实施全方位的海洋治理;其领衔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 ONCE)在TH25C组织了以“海洋二氧化碳去除的生态工程方法(mCDR):策略与挑战”为主题的研讨会,与全球青年科学家探讨海洋二氧化碳去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会议期间在展位厅布置宣传展位,展示了基于中国实践的海洋负排放解决方案。
曹知勉教授组织的OS22A -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Nutrient Cycles and the Biological Pump in the Western Pacific Unde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limates专题分会,探讨了不同时期气候条件下西太平洋的营养盐循环和生物泵过程;杨进宇博士参与OS22A-03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in oligotrophic oceans regulated by nitrogen fixation专题分会并作口头报告,探讨了固氮作用对寡营养海域溶解有机氮特征的调控作用 ;柳欣教授参加AGU期刊编委会会议。
本次AGU会议实验室围绕人才引进、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的系列活动,不仅是实验室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更为进一步提升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群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实验室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将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群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高地。
撰文:张莉莉
供图:李骁麟、施薇、王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