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hod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SAR ocean remote sensing
召集人:耿旭朴、庄伟
海洋遥感大数据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论坛背景:
1978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载有SAR传感器的卫星—Seasat-A,揭开了SAR海洋遥感的序幕。随着ERS-1/2、Envisat、RadarSat-1/2、Sentinel-1A/B、GF-3等卫星的发射运行,SAR被广泛应用于海浪、海冰、风场、内波、溢油和海岸变迁等方面,为人类深入理解和认识海洋提供了一种其他观测手段无法代替的数据源。四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面电磁散射机理、海面成像机制和海洋环境参数遥感反演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果。尽管如此,由于海洋现象和海洋动力环境的复杂性,SAR海洋遥感应用中仍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破解。
本次论坛将围绕SAR传感器设计、数据处理算法、遥感参数反演、海洋监测等相关主题进行展开,共同探讨SAR卫星在海洋研究中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时间:2020年11月10日(星期二)
地点:周隆泉楼A3-206报告厅
 
  
   
    时间 Time  | 
    报告题目 Title  | 
    单位 Organization  | 
    报告人 Speaker  | 
    主持人 Chair  | 
   
   
    9:20-9:30  | 
    开幕及简要介绍  | 
    耿旭朴  | 
   
   
    9:30-9:55  | 
    “海丝一号”研制进展及未来部署  | 
    天仪研究院  | 
    鞠在强  | 
   
   
    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  | 
    项海兵  | 
   
   
    9:55-10:20  | 
    合成孔径雷达海洋动力遥感  | 
    中科院空天研究院  | 
    李晓明  | 
   
   
    10:20-10:35  | 
    茶歇  | 
   
   
    10:35-11:00  | 
    海洋二号微波散射计数据处理及应用   | 
    国家海洋卫星中心  | 
    张    毅  | 
    庄伟  | 
   
   
    11:00-11:25  | 
    SAR海风、海浪、内波和涡旋遥感研究  |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  | 
    杨劲松  | 
   
   
    11:25-11:50  | 
    SAR洪水淹水区域识别应用  | 
    厦门大学  | 
    薛思涵  | 
   
   
    11:50-13:30  | 
    午餐  | 
   
   
    13:30-13:55  | 
    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的台风强度研究  | 
    厦门理工学院  | 
    于鹏  | 
    耿旭朴  | 
   
   
    13:55-14:20  | 
    叶绿素空间分布多尺度分析  | 
    厦门大学  | 
    黄永祥  | 
   
   
    14:20-14:45  | 
    舰船目标与海面复合的参数化建模及其应用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闫华 胡利平  | 
   
   
    14:45-15:10  | 
    围填海岸的地表形变与相对海平面变化  | 
    厦门大学  | 
    黄昭权  | 
   
   
    15:10-15:25  | 
    茶歇  | 
   
   
    15:25-15:50  | 
    多源SAR遥感海岸线提取及数据高精度配准  | 
    武汉大学  | 
    于秋则  | 
    庄伟  | 
   
   
    15:50-16:15  | 
    深度学习与海洋遥感应用  | 
    厦门大学  | 
    耿旭朴  | 
   
   
    16:15-16:50  | 
    讨论  | 
   
   
    16:50-17:00  | 
    谢幕  | 
   
  
 
 
邀请报告人简介:
李晓明
李晓明,博士,研究员。2010年获德国汉堡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4年在德国宇航中心学习、工作。2014年至今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原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工作,目前担任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海洋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星载SAR海洋动力参数定量反演和海洋动力过程认知等,在遥感、海洋和地学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十余项科研项目。
张毅
张毅,博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研究员,海洋二号卫星微波散射计地面数据处理主管设计师。主要从事星载微波散射计数据处理及应用研究,SAR海面风场反演研究。先后完成了海洋二号A、B、C卫星微波散射计地面数据处理分系统的开发,开展了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数据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发表论文近20篇。
杨劲松
杨劲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至今在海洋二所从事海洋微波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研究,2001年获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2003年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2010年8月赴欧洲空间研究所(ESRIN)进行半年合作研究。2000年入选国家海洋局“双百人才工程”,2002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现为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微波遥感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学研究》编委。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在海洋微波遥感机理、遥感技术与应用以及遥感装备研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合成孔径雷达海面风场、海浪和内波遥感技术》1部。
闫华
闫华,博士,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电磁散射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雷达目标特性研究,重点开展目标散射机理分析、高频电磁建模、参数化建模等研究。主持973项目专题2项、子专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各类基金项目4项等;在IEEE Trans. AP、Physica A、物理学报、雷达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4项。
每个报告含10分钟的提问与答疑。
线上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776 308 310
联系人:胡礼珍 hulizhen@xmu.edu.cn
李诗卉 shihui_lee@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