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孙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入选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从事海-陆-气相互作用和气候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荣获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青年科学家奖(IAMAS Early Career Scientist Medal)和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等。担任国际气候学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协联成员。担任国际学术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副编辑,《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顾问编辑,《Oceans》副编辑等。
报告摘要
气候振荡现象普遍存在,较短周期的振荡现象包括季节内振荡、年循环、准两年振荡QBO和年际的ENSO振荡等,而较长周期的现象例如全球冰期—间冰期旋回。这些现象背后的机理不尽相同,对于气候预测均有深远意义。相比在年际气候振荡方面取得的进展(如ENSO 理论等),年代际尺度(10-100年)上大气-海洋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在认识上还有许多的不足,限制了对年代际气候振荡现象的模拟和预测能力。已有的研究指出全球平均温度存在50-80年的多年代际振荡,这种振荡型极大地影响了气候变暖的进程, 造成从1940年代到1970年代期间全球平均气温不升反降和1998-2013年期间的全球变暖“减缓”现象。这其中,北大西洋海温的自然振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理解全球和区域年代际气候振荡成因的关键。北大西洋只占全球面积的很小一部分(8%左右),北大西洋海温的振荡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尺度的气候响应?报告人将该问题拆解,分别提出洋盆内振荡和跨洋盆共振两种气候振荡模式,从观测事实、动力学机制和模式模拟多个角度给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