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产出原创性、战略性、集成性创新成果,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据《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关于自主研究课题的管理规定,决定发布2026年度自主研究课题“揭榜挂帅”项目指南,具体事项如下:
一、重点攻关方向及目标
2026年度自主研究课题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实验室发展目标,重点围绕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海洋碳汇研究任务,主要资助攻关方向如下:
(一)近海/近岸典型海区增汇与生态健康协同增效示范
※ 类型:重点项目
※ 资助额度:50万元/年
※ 项目期:3年
※ 研究内容:
开展近海/近岸典型海区增汇技术的现场试验示范:集成多源数据与模型,构建碳汇监测、增汇应用与生态效应评估体系,量化碳汇与生态健康影响,形成可推广的增汇技术标准、指导方案及协同增效管理模式。
※ 基础考核指标:
确定1个典型海区实施增汇技术并形成示范;形成1-2个可实施的增汇方案;建立碳汇核算标准;证明试验区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且与生态健康协同。
(二)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 类型:重点项目或面上项目
※ 资助额度:50万元/年或20万元/年
※ 项目期:3年或2年
※ 研究内容:
研发海洋碳汇关键参数(如碳酸盐系统、二氧化碳通量)的船载或原位观测技术与装备,助力全重室碳汇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水色遥感大模型与多源卫星数据智能处理技术;研发高精度营养盐、溶解氧、痕量金属、浮游植物类群、碳氮通量等在线智能原位监测技术与系统;研发融合人工智能的海洋动力过程-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耦合模型;建立典型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评估技术。
※ 基础考核指标:
申请1-2项发明专利;交付1-2套模型/设备;研发的技术、装备或模型应在碳汇示范区的建设或全重室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得到一定的应用;重点项目在完成后,应具备申请国家基金委或科技部支持的与仪器研发或技术开发相关的项目的条件。
(三)SEATS站历史数据的整合集成
※ 类型:面上项目
※ 资助额度:20万元/年
※ 项目期:2年
※ 研究内容:
基于现场航次观测数据和文献资料,结合卫星遥感、浮标/潜标、数值模式等,集成SEATS站长时序、高分辨、多学科数据集,形成实验室长时间序列站基础数据产品和服务平台;针对SEATS的地理环境特征,系统深化南海北部海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关的关键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机制和碳汇效应科学认识;结合全球海洋时间序列观测历史和进展,分析我国周边海域时间序列观测计划的历史、现状和挑战,凝练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下一步发展建议。
※ 基础考核指标:
整合历史现场观测数据,构建长期(过去30年)、高时空分辨(周分辨率,垂直20层以上)、多科学(气象、水文、化学、生物各类参数)数据库,发表数据集论文1篇,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篇,组织1场学术会议,提交时间序列观测研究报告1份。
(四)海洋碳汇标准与方法体系构建
※ 类型:面上项目或青年项目
※ 资助额度:20万元/年或10万元/年
※ 项目期:2年
※ 研究内容:
以系统推进海洋碳汇与增汇体系的数据、方法与标准建设为目标,构建典型海域碳汇关键参量数据集,建立关键区域碳汇地质资源信息库等;编制近海/大洋生物地球化学观测的最佳实践规范,形成多个碳汇核心指标的行业标准或技术指南;基于碳汇核心指标,构建我国海洋固碳能力和储碳潜力评估方法、海洋增汇方法和碳汇核算标准体系。
※ 基础考核指标:
面上项目:建立1套典型海域碳汇关键参量基础数据集或地质资源信息库,数据集覆盖不少于3类典型海区;构建1套用于海洋固碳与储碳潜力评估的碳汇核心指标;提交1份关于制定海洋碳汇核算标准的研究报告;形成2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中)。
青年项目:同上,酌减。
针对上述某一方向的研究内容,根据项目的特性和研究目标,自行撰写申报书,并提出清晰、可量化考核指标(至少应包括基础考核指标)。在遵循本年度资助计划的前提下,委员会将综合评估揭榜团队的申报意向与申报书内容的完整性、创新性与可行性,择优确定最终立项层级。
二、资助类别及额度
重点项目:聚焦实验室重点攻关任务,能够产出重大成果和关键突破,有力支撑实验室发展核心目标。经费资助额度为每个项目50万元/年。每年资助不超过2个。资助期限不超过3年。
面上项目:围绕实验室重点攻关任务开展系统研究,能够产出优秀成果服务于实验室发展核心目标。经费资助额度为每个项目20万元/年。每年资助不超过2个。资助期限不超过2年。
青年项目: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以及新引进人才,契合实验室重点攻关任务,能够产出优秀成果服务于实验室发展核心目标。经费资助额度为每个项目10万元/年。每年资助不超过2个。资助期限不超过2年。
2026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拟资助当年经费总额为150万元,拟启动2个重点项目、2个面上项目和1个青年项目。第一年先给予启动费50/20/10万元,第二年将视年度进展情况决定支持力度,评审结果“优”、“良”、“差”分别对应“增加额度资助(60/30/20万元)”、“同等额度资助(50/20/10万元)”以及“不资助(0万元)”。项目经费按照全国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三、揭榜条件及要求
1. 2026年度自主研究课题“揭榜挂帅”项目申请人应针对指南研究内容中的特定部分按时申报,且明确提出可考核指标。
2. 项目采取团队形式揭榜申报,项目负责人须为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项目成员不作限制,但有非厦门大学的单位参与时,应自行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相关的责权利。项目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原则上不得调离或辞去工作职位。
3. 项目申请内容不能与已获得过资助的自主研究课题,以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助的在研课题重复。若申请的相关内容涉及其他已获批项目,请在申请书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申请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4. 鼓励项目团队借助凌峰论坛等形式,在联合申报及执行期间分别组织开展至少1次学科交叉范围的研讨,以充分论证选题。
5. 项目执行起始时间为2026年1月1日,项目攻关时限依据指南要求,一般不超过2027年12月31日(重点项目不超过2028年12月31日)。
四、申请及审批
1. 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受理、评审、立项、验收等项目管理事项。
2. 揭榜团队请于11月28日前提交揭榜申报书(附件)至秘书处(melsr@xmu.edu.cn)进行审核,并准备15分钟的立项申请答辩汇报。
3. 自主研究课题评审委员会将于申请截止后3周内组织答辩,并邀请校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参与评审及投票。根据专家评议情况及投票结果,提出揭榜挂帅候选人建议,并将结果通报室务委员会。若申请项目数量过多,自主研究课题评审委员会将先组织函评,择优进行答辩。
4. 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研究课题评审委员会将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并视考核情况决定是否延续支持,实施不力的项目将延迟中期考核或被终止。
5. 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决定为最终评审结果,不再进行申诉和质疑,评审委员会保留对结果的最终解释权。
五、联系方式
MEL自主研究课题评审委员会委员:
张瑶、李权龙、柳欣、汪冰冰、薛惠洁、罗亚威
秘 书:姜晨锐
联系电话:0592-2880169
电子邮箱:melsr@xmu.edu.cn
附件:2026年度自主研究课题“揭榜挂帅”项目申报书